今天是世界肠道健康日。频繁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以往被误当成“慢性胃肠炎”的这种疾病,叫做“炎症性肠病”(IBD),又被俗称为“绿色癌症”,近年来在人群中的发现率不断走高。据介绍,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是15岁到35岁。IBD多侵袭青少年、中青年,会伴随患者终身,且随着患者免疫力的变化而频繁复发。正因为这一疾病目前没有办法治愈,从确诊的那天起,患者就将面临一场人生“持久战”。他们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在病情缓解期,他们如同常人一样可以生活、工作、生儿育女,而一旦进入病情活动期,连最简单的一餐饭都不能吃得舒坦。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恒介绍,克罗恩病(IBD)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消瘦等,很少提及肛周症状。但从全球数据来看,有接近40%的IBD肛周病变患者在确诊克罗恩病前就已经存在肛周症状。张恒表示,IBD肛周病变早期误诊误治和延期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把肛周炎性皮赘当作普通痔疮,没有意识到是IBD导致的,按常规治疗常常导致病变经久不愈。对此,张恒提醒,对于IBD伴随肛周病变的患者,早期规范治疗非常重要。(文/记者:梁超仪、任珊珊)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