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课堂三九天是让血管害怕的

                            

三九过后,寒冷不止带来体感上的不适,还会给心血管带来压力。

据调查,我国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大幅升高!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除了防寒保暖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血管。

护血管,3个动作少做

在寒冬腊月里,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让血管“瞬间崩溃”,大家千万要小心。

?动作一:起床太猛

早晨6~10点是血压的“危险期”,约40%的心梗、29%的心脏性猝死都发生在此时。

如果清醒后猛然起床,很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建议:早上清醒后给自己5分钟左右的“赖床”时间,先伸伸懒腰、醒醒盹,然后再慢慢起身。

?动作二:频繁进出暖气房

冬季室外气温较低,而室内通常开空调、暖气取暖,室内外温差较大。

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进出,一来容易感冒,二来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加大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动作三:猛回头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动脉硬化的人群来说,猛然回头、猛然转身这些速度快、幅度大的动作很可能诱发血管夹层、脑梗等疾病,冬日里尤其要注意避免。

养阳气,几个方法经常用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人体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

阳气衰弱,人体抗御寒邪的能力下降,呼吸道疾病和肢体关节疼痛等病症容易发作或加重。

所以说,三九注意补阳气,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舒适很多!

?姜水泡脚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

在冬季,身体虚弱的人容易手脚冰凉,更应该在睡前泡脚。而在洗脚水中加入姜汁,能更好地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逢“九”吃鸡

冬季进补,离不开肉类。

虽然总体来说,少吃肉对身体好,但体质虚弱的人,光靠素食很难满足进补的需要,因此更应重视肉类的补充。

在三九天,我们可以多吃鸡肉。因为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对人体的刺激很小,滋补而不生内火,是冬季养生的佳品,鸡肉最好采用炖煮的方法制作。

?艾灸养血

除了食补以外,中医灸法也是此季甚为盛行的进补方式。

宋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指出了艾灸是补阳气的第一方法。

对于没有明显不适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艾灸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督脉上的大椎穴、百会穴、腰阳关穴进行日常保健。

大家可采用悬灸的方式艾灸,施灸时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个部位灸15~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潮湿即可。

操作时避免烫伤、着火,艾灸前最好准备一个铁盒或玻璃瓶,用于盛放艾灸时未熄灭的艾灰。

此外,若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心烦等上火症状时,应停止艾灸。

?小贴士:常见灸方

1.感冒

选穴:大椎穴、风门穴、合谷穴、列缺穴。

适用人群:风寒感冒。

2.失眠

选穴: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适用人群:气血不足、阳虚有寒的失眠者。

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软、易感冒。

3.便秘

选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

适用人群:患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群。

4.颈性头晕

选穴:百会穴。

适用人群:因椎病所致的眩晕人群。

5.痛经

选穴:三阴交穴、关元穴、肾俞穴。

适用人群:有痛经困扰者可于月经之前4~7天施灸,有助于避免痛经。

6.腹泻、消化不良

选穴: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神阙穴。

?注意事项

1.施灸前后,忌过饥过饱、饮茶、饮酒、食用辛辣油腻之品。极度疲劳、大汗淋漓时禁灸。

2.孕妇腰骶、腹部不宜施灸,胎位稳定的孕妇,治疗妇产病可辨证使用灸法。

3.长期施灸后可能落下疤痕,应尽量避免在颜面部、明显外露部位、关节部位施灸。

4.若在艾灸过程中出现晕灸,要立即停灸,让患者平卧,施灸中要留心观察,防止晕灸。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自网络,由肥城市卫生健康局、市中医药协会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三九天是让血管“害怕”的日子,不想血管受伤,三件事别做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xh/145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