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谈谈牛的几种腹泻病

谈谈牛的几种腹泻病

邢兰医院河北邢台

近几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牛病的发生与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牛腹泻性疾病不断增多,且变得非常复杂,不仅给养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医院接诊的病例发现,引起牛拉稀、拉血的疾病主要有这么几种:①牛梭菌性肠炎,②牛沙门氏菌病,③牛粘液病,④牛球虫病。由于这几种疾病都有拉稀、拉血症状,为了对症施治,必须对这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使疾病尽快得到控制。

一、从病原学以及流行特点上区别

1、牛梭菌性肠炎的病源为魏氏梭菌(又称为产气荚膜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之一。它通过产生的外毒素呈现致病作用,传染源是病牛及带菌牛,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本病多发生于1-2周龄的幼犊,肥胖牛犊更易发生,而且症状严重。魏氏梭菌在粪便、土壤和污水等处广泛存在,常通过污染的乳头、饲料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并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导致本病急性发作,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2、牛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常见的病原体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都柏林沙门氏菌,传染源为病牛、带菌牛;传染途径常经过消化道感染,无季节性,本病主要侵害10-30日龄幼犊,犊牛往往呈流行性发生,成年牛呈散发。3、牛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为披盖病毒科的粘膜病病毒,传染源为病牛和带毒牛,传染途径,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均可感染。本病在新疫区可呈全群爆发,在老疫区多见轻型病例,以小牛发病为主,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初。

4、牛球虫病。牛球虫病的病原为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或等孢属的球虫,其中,邱氏艾美耳球虫和牛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最为常见。传染源,主要是病牛、成年带虫牛及临床治愈的牛。传染途径,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主要侵害犊牛,一般发生于春夏秋三季,尤其在多雨季节,在低洼潮湿的牧场放牧易发生。

二、从主要临床症状上区别

1、牛梭菌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急剧,有时看不到主要症状,即于数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时,出现腹泻,粪便中混有气泡、带血,颜色由黄白迅速转向黄红。拱腰努责,呻吟哞叫,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病牛全身症状重剧,最后衰竭死亡。2、牛沙门氏菌病的症状幼牛发病后,体温高达40-41°C,食欲废绝,不久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有黏液、血液,并有恶臭味。多数病犊因脱水而死亡,未死者可能发生关节肿或支气管肺炎。成牛症状多不明显或呈隐性经过,少数表现严重下痢,粪便带血,剧烈腹痛,很快死亡。孕牛流产。即使症状消失,仍可随粪便排菌,污染环境,造成新的传染。3、牛粘膜病的临床症状急性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C,病牛精神沉郁,厌食,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继而鼻镜及口腔粘膜表面糜烂,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腹泻,粪稀如水,混有粘膜和血液,恶臭,有的不出现腹泻,乳牛泌乳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有的发生趾间皮肤病溃疡,蹄冠炎、蹄叶炎和角膜水肿,重病牛因脱水、衰竭而死亡。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来。口粘膜反复发生坏死和溃疡,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流鼻汁,鼻镜干痂,眼睛经常流泪,或流粘糊透明的分泌物,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跛行。4、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多为急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粪便稀薄,混有粘液、血液,继而体温可升至40-41°C,症状加剧,末期所排粪便几乎全是血液,色黑,恶臭,最后多因极度衰竭而死亡。耐过牛可转为带虫者。

三、从特征性病理变化区别

1、牛梭菌性肠炎主要病变是小肠粘膜出血坏死,有肾脏肿大、软化,被膜不易剥离,浆膜上点状出血。2、牛沙门氏菌病急性死亡的病例,主要病变为胃肠粘膜、浆膜出现血斑,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水肿,肝脾肾可有坏死灶。3、牛粘膜病鼻镜、鼻孔粘膜、齿龈、上颚、舌面两侧及颊部粘膜有糜烂及浅溃疡。特征性损害是食管粘膜糜烂、呈大小不等形状与直线排列。瘤胃粘膜偶见出血和糜烂,第四胃炎性水肿和糜烂。肠壁因水肿增厚,肠淋巴结肿大,蹄趾间皮肤及全蹄冠有糜烂、溃疡和坏死。4、牛球虫病病变发生在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处,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出血斑和弥散性出血点,肠腔内含有大量血便。

四、防治措施

1、牛梭菌性肠炎的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②牛发病时要及时隔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细心护理。犊牛出生后12小时,可灌服土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③治疗:肌肉注射头孢金品(主要成分,头孢喹呋钠、氟苯尼考等)或抗菌先锋(主要成分:阿莫西林等),按说明应用。口服:土霉素、胃蛋白酶等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方剂:乌梅(去核)g、炒黄连g、黄芩g、郁金g、炙甘草g、猪苓g柯子肉g、焦山楂g、神曲g、泽泻80g、干柿饼(切碎)10个。用法,研碎煎汤ml,红糖g为引,每头犊牛灌服30ml,一日2次,连用3天。

2、牛沙门氏病的防治①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犊牛和母牛的饲养管理,保持卫生,减少诱病因素。发生本病后,除隔离治疗病牛外,对其他牛应采取直肠试纸或阴道试纸,进行沙门氏菌检查,及时检出带菌牛,予以淘汰。死亡牛应深埋或烧毁,同时对圈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②治疗: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肌肉注射:双效止痢一针停(主要成分:恩诺沙星等)或氟尼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等),按说明应用。口服喘痢杀(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白头翁、黄连、柯子肉、茯苓、白芍各g,秦皮、山茱萸肉各g,生山药g,白术g,干姜50g,甘草60g,用法:煎汤0ml,每头犊牛口服30ml,一天2次,连用3天。3、牛粘膜病的防治①预防,加强口岸检疫,防止引入带病牛,国内要加强检疫,防止扩散和蔓延。必要时可用粘膜病弱毒疫苗或猪瘟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②治疗,一旦发生本病,及时隔离,严格消毒,加强护理。治疗重点止泻、补液和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肌肉注射止痢一针(主要成分:黄连素等)、恩吉诺(主要成分:恩诺沙星),口服:菌杀星(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中草药治疗:方剂:乌梅、柿蒂、黄连、柯子肉各20g,山楂碳30g,姜黄、茵陈各15g。用法:煎汤去渣,分2次灌服,连用3天。4、牛球虫病的防治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在本病流行期间,用3-5%热碱水或1%克辽林对地面、牛栏、饲槽等进行消毒,每周一次。粪便和垫草必须无害化处理。成年牛多为带虫牛,故与犊牛应分开饲养,犊牛哺乳前,乳房要洗拭干净,哺乳后母牛、犊牛要及时分开。预防,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氨丙啉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病牛治疗在饲料或饮水中混球炎宁(主要成分:磺胺氯吡嗪钠等)按说明应用,或给病牛投服氨丙啉等药物。并配合中药治疗,方剂:白头翁45g,黄连、广木香各25g,黄芩、秦皮、炒槐末、地榆炭、仙鹤草、炒枳壳各30g。用法,水煎取汁,牛一次灌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天。

作者简介

邢兰君(生),女,河北宁晋人,医院研究员,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五年制兽医专业,毕业后始终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擅长解剖及手术,发表文章数百篇,年荣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功勋人物奖。通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jx/111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