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在外面玩。”对于3岁2个月的男孩罗梓航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是个奢望。
因为患有罕见的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罗梓航从出医院里度过的。几天前,因为肺部严重感染,梓航又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法就是进行干细胞移植,但高达百万的手术费用,让罗梓航一家陷入了困境。
病床上的梓航。
出生后反复感染被确诊为罕见病
梓航一家来自广东清远,父母都以打工为生。3年前,梓航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但没想到的是,从出生第二个月起,梓航就开始肚脐感染。随后的每个月,他都会出现发烧、肺炎、腹泻。1岁11个月时,因为中耳炎,梓航右耳严重感染,里面全部坏死,做了人工听骨手术。
尽管每天要喝各种药,每天家里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家具、玩具、餐具……都要消毒,可是梓航还是不断感染。最终,梓航被确诊为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由于这种病非常罕见,医院都没有过相关的案例。多方打听后,年8月,家人带着梓航医院住院治疗。医院儿科副顾问医生毛华伟介绍,梓航患的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属于原发性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万人中约有1-6例。目前根治的办法只有干细胞移植。
梓航的母亲麦秋华说,这个病让梓航几乎完全失去免疫力,不是每一次感染都能够幸运地被控制住,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去年,在医院经过半年的抗感染治疗,好不容易控制了,今年3月梓航再次感染,化验结果是中性粒细胞为零,持续高烧不退。经过两个月的抗感染治疗,因为没有钱继续住院,家人只好将梓航接回家中,继续吃伏立康唑抗真菌感染,打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
“妈妈,咳死我了,带我去打针”
昨日(8日),在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里,南都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梓航。梓航插着呼吸机,表情痛苦,不停地哭喊着。上个月,因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梓航再次入院,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据毛华伟医生介绍,这次入院,梓航情况非常严重,左边肺没有功能,只能靠右边肺代偿。如果不尽快做移植手术,感染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据麦秋华介绍,梓航平时非常坚强懂事。出生以来已住院9次,输液扎针已高达数千次,有时候护士都不知从何下手,他还会安慰妈妈说“妈妈不痛,一会就好了”。麦秋华说,梓航求生欲很强,在他病得最难受的时候,会跟她说,“妈妈,咳死我了,带我去打针”。
心疼儿子,麦秋华不知哭了多少次,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梓航常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妈妈说:“妈妈别哭!”还为妈妈擦眼泪。看到儿子这么坚强懂事,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会放弃。
梓航平时非常乖巧懂事。
据医院教授介绍,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实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90%以上,成功移植不会复发,可以和正常宝宝一样长大。医院住院治疗策略是积极控制感染,为移植创造机会和条件。在控制住感染症状后,梓航的家人计划医院进行手术,医院有过这种病的治愈案例。
移植费用高达百万
由于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骨髓,医院建议梓航的父母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用脐带血来救梓航。不过亲兄弟姐妹配型几率也只有1/4。“哪怕冒着再大的风险也要博一下。”为了救儿子,“熊猫血”Rh阴性血的麦秋华,冒着溶血风险,在怀孕5个月的时候,提取羊水DNA送去深圳血液中心做配型,但脐带血配型结果出来,他们唯一希望破灭了。
天无绝人之路,今年2月26日,梓航医院的通知,说脐带血高分辨结果出来了,找到7个点的全相合的脐带血,问是否决定做移植。梓航的父母激动万分,“一定要做!请为我们保留,我们尽快筹够移植的费用!”
然而,医院的骨髓移植手术费用至少要万元,这对于目前靠爸爸打工支撑的这个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之前的治疗已经花去60多万,目前已经花光家里的积蓄并借外债20余万。但麦秋华说,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再苦再累再难也不会放弃。
如果您愿意帮助梓航一家,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