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证的治疗
1.麻黄升麻汤
下面讲临床第二个方面,就是血证的治疗。有些就是因为血证来找我们治疗的。这个病案是我在大学城境外班上课,有个境外班的学员也是下课来咨询我,说反复鼻衄5年余,每天早上鼻子都出血,而且行经的时候衄血的量会加重。之前,她行经前吃过一些丹栀逍遥,还有一些老师给她的方子应该是养阴温阳,止血。她说服药后有改善,但是停药后往往反复复发。到了年的时候,她讲排卵期时时右下腹痛,隔月复作,经期腹痛往往夹有瘀块,腰酸,头痛,还有乳房胀痛,睡眠还可以,大便是软的、先硬后软,小便黄,夜尿1次。每天早上3点到5点,她上颚这个地方就特别痒,奇痒无比,没法用舌头去挠它。小时候她患有过敏性鼻炎,鼻涕流出来是黄臭、腥臭的。西医认为她的鼻黏膜过薄,所以就给她用一些消炎膏,有一点点效果但是不太明显。这个女孩子很瘦,手脚冰凉,但是她不怕冷,面黄,舌质是暗的、淡的,苔薄白,脉浮细弦教。她的鼻涕是稠的,有腥臭味的,所以我辨她是肺胃有热,然后夹风。因为她早上上颚就痒,但是她的脾是寒的,手脚冰凉。我用麻黄升麻汤,这个跟病机非常吻合,但是我加了一味蝉衣,加蝉衣来祛风,当然里面白芍改为赤芍,开了3剂。我叫她E-mail跟我联络。她说,吃了第1剂药后,鼻子出血不是天天出了,是隔天出。然后接着喝第2剂药,结果鼻子不流血了,但是感觉痰特别多,鼻腔非常干燥,而且吹风以后就头痛。我说:“你这个痰多是好迹象,邪有出路,让它排,尽量排。”因服药不太方便,所以我让她停药了。我一直跟她有反馈,到后来她这个鼻血就没出了,这个疗效真的很不错!每天早上出血,她就把纸巾上的出血量拍了照片,发给我看。这个案例,我第一考虑就是祛除她的过敏性鼻炎,再有就是跟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没有关系。她的这个鼻衄跟肺、胃都有关系,再加上有热,热迫血
行,还有风邪。当然她患病时间也长,气血不足,脾气也虚弱了。所以,切中麻黄升麻汤证的病机,上热中寒,肺胃有热,脾有寒。这个方证对应,病机相同,所以有效!
2.白头翁汤
第二个案例,是白头翁汤治疗痔疮的失血。这个患者是我的博士生的一个朋友,便血半年余,加重一个月。听说他的出血很恐怖,那个血是喷射出来的,一出差不多是可以拿个碗来装的那种。这种便血,一个是喷射状,还有是鲜红色。但是他上面又有咳嗽。这个人平素是怕冷的,喜欢喝热的东西,尿黄,大便不硬,但是排得不畅,艰涩难行。他的舌脉体现是一个虚象,舌淡苔薄白,寸脉浮滑,关脉是弱的,尺脉也是沉滑的。一说出血就要检查,尤其现在癌症特别多!我看病应该还是比较仔细的。我见过几例这种出血的患者,有几个老人糖尿病,他们的结肠癌都是我第一个发现!平时就讲有点拉肚子,很多时候就讲腹泻。糖尿病的胃肠自主神经病变,要不就大便不通,要不就大便泻,这个很常见。但是,我会问患者拉出来是什么样的状况,水泄?便溏?有没有疼痛?哦!他说有,有黏液。我问是不是像鼻涕样的,他说是哦!那一定要去做直肠肛检,或考做结肠镜。几个患者去检查,每一个都得了肠癌。去做了手术,效果非常好!刚发现,都没有转移,以后整个状况恢复得非常好。所以,我现在真的觉得糖尿病跟肿瘤的关系很密切。尽管年龄大,看病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所以,像这个大便出血的患者肯定要去做检查。我觉得一方面要治疗,很有自信,另一方面患者有条件的,该做的西医检查就做,没条件也要提醒他。这个对医生自己是个保护,对患者也是负责任。不是乱检查,是有目标的!最后,这个患者做完检查提示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说他有痔疮,我用白头翁汤加大柴胡汤。我其实很喜欢用攻下法,当然见好则收啊!这个是大柴胡汤加白头翁汤,白头翁用到30g,其他的照用,加了一点地榆炭。我这个大柴胡汤,应该是说是小柴胡汤的原方,我没有去补气的药,甘草、人参我一般都不去的,我觉得往往要扶助他正虚的一面。这个患者既有热,有燥热,但是他的虚是肯定的,所以一般用小柴胡汤的原方加枳实、芍药、大黄。因为患者吃了大黄会腹痛,所以我也学了梅国强老的经验,改为用大量的虎杖,又通便,又没有引起腹痛,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这个患者吃了药后,出血量明显地减少。大便还是有点偏刚,保持大便通畅对痔疮患者很重要,所以我在原方的基础上用了芍甘汤,也用了理中汤。因为像这样出血时间比较长的话,还是求助于中焦部分,也是寒温并用的思考。其实,芍甘汤也是个很好的通便药,一般来讲大便如果偏干,排便困难的话,芍药也是用到30g、炙甘草15g,一般是2:1这样来用。三诊,这个患者应酬比较多,又吃辛辣,病情又复发,又与前一样,而且说拉出来的血大概有mL。所以,我还是用原方,一直守着原方,加了当归补血汤,当归、黄芪,加了一点附片在里边。因为有是痔疮,我就配合了外用马应龙痔疮膏,坐盆纳药,主要是希望效果更好一点,然后之一点点云南白药,兑着中药一起喝。药后出血就消失了。这个患者还在不断地调养,起码半年都没有出现出血了。这个患者的出血是一个鲜血喷封状,净血,再加上他的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胃火、肝火比较旺,下迫肠道,热迫血行。但是,患者反复地失血,应该有虚,不是单纯的一个实证,不是一个典型的白头翁汤证,所以要顾护他的脾胃。总的来说,这个病是在太阴、阳明,在少阴、厥阴,所以临床上用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标本同治,寒温并用。
3.猪苓汤
第三个案例是讲尿血,猪苓汤。基本上我用的都是经方啊!一位女患者,她就是尿血,医院做了很多检查,甚至请肾内科的著名教授治疗。这个患者就是尿血,一直都是尿血几个“+”,已排除了结石、结核、肿瘤。后来,西医跟她讲所有检查查不出,这是属于正常状态。大家看看这个隐血好像可治可不治,因为查不到原因就不治吗?但中医还是要治。虽然到什么原因,但患者有症状,比如说这个患者小便刺痛,尿少色黄,有时候还有点胂。她潜血两个“+”,蛋白还有一个“+”,舌偏红苔白,稍微有点腻,脉细。我开始用猪苓汤原方。这个猪苓特贵,我现在基本是不用了,但是特殊情况也用一下,有时候就用薏苡仁代替,但是疗效应该还是不一样。现在我们用得多的一些中药都是贵药,柴胡也贵,有时候一个方开下来没有40元开不下来!这个患者喝了药以后小便就增加了,小便的灼痛感就减轻,蛋白没有了,但是隐血还是两个“+”。我们不是在意这个隐血的问题,我们是辨证,我把五苓散和猪苓汤合用。其实,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这两个方鉴别开来,但是实际临床上,两个方合用也是很好的寒温并用的一个搭配。它们有三个药是相同的,所以两个方加起来实际上也就是七味药。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五苓散里加上桂枝、白术,再加一些补肾的药。我认为老人家补肾是很重要的,补肾益气。好!三诊就全部正常了。稍稍有点头晕、胸闷,那我就开六味地黄汤,因为老人家肝肾不足比较多。用猪苓汤以及五苓散合用。为什么用五苓散呢?就是怕太凉了。其实,我觉得像老人家,所谓的火也好,这种邪都是暂时的,是因为虚而生邪,虚而感邪,虚而生湿,所以扶正很重要。在我那里看的中老年人特别多,那就不要太凉,所以我加上桂枝也是起个温阳化气,防止寒凉伤阳气。
(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七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p65-89)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