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小儿腹泻的原因及诊断
宝宝腹泻成因
宝宝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
宝宝腹泻一般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如果治疗得当,那么效果良好。但一旦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夏季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期,许多宝宝的家长认为腹泻没什么大碍,其实并非如此。专家指出,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从而威胁健康,如果治疗不当,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所以对于宝宝腹泻,家长切勿掉以轻心。
宝宝腹泻的发病情况
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
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
宝宝腹泻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多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有关;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痢疾、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
宝宝腹泻的诊断
消化不良:
1、有肠道外感染症(上感、中耳炎、肾盂肾炎等),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致病因素。
2、胃肠道症状一般较轻,一日大便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或黄绿色"蛋花样"或稀糊便,混有少量黏液。呕吐轻,无明显脱水或酸中毒。
肠炎:
1、多有特异性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毒、真菌等),部分可自消化不良发展而来。
2、胃肠道症状较重,腹泻1日10至数10次,为水样便,量多,有酸、腥或腐臭味,偶有脓及血丝。呕吐较重。
3、易发生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水、电解质紊乱。
4、食欲减退,多有发热、精神萎靡、嗜睡、烦躁,甚至有昏迷、惊厥等症状。
宝宝“便便”门道多,夏季腹泻谁之过?
每逢夏季,进入到宝宝便秘和腹泻高发时期,此时宝宝肠道比较娇弱,宝宝的身体状况成为困扰妈妈们的一个难题,在此专家告诫,宝宝便秘和腹泻时期身体抵抗力差,营养绝对不能缺,如果夏天过多地进食冰冷饮料或者水果,稀释了胃酸,致使病菌很容易闯过胃酸,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此外,小儿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少,不利于食物消化,也易引起腹泻,日常可根据小儿排便情况判断病情,如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根据便便判断病情
硬硬球便
说明有便秘现象,主要是平时妈妈任由宝宝吃很多的肉,少吃蔬菜,宝宝想拉臭臭的时候,又没顾得上给宝宝及时拉,再加上夏天饮水过少的原因,很容易导致宝宝便秘。平时要在宝宝的饮食中加入蔬菜和纤维素,定时给宝宝排便。
糊糊便
代表宝宝吃得太多,消化不良,有泡沫,酸味很刺鼻。首先可以看看奶粉的配方是不是浓度过高,要不要加一些糖或者暂时改为低脂一点的奶粉。另外,还可在食物中加一些维生素,帮助宝宝更好地消化。
淡黄便
如果宝宝便便颜色出现肤黄色、眼白黄的黄疸现象,而且一段时间都不消退,证明宝宝患上了肝炎综合症。这时候,宝宝的发育会比正常宝宝落后,食欲差,体重增长也缓慢,家长应医院去检查。
黑便便
黑色便便只会在宝宝出生时的胎粪出现,那时候是正常现象,除此之外,就要考虑其他可能性了,想想你近来是不是给宝宝不停地补了过量的铁,过量的补铁也会导致宝宝大便偏黑色,这时候要适当减少补铁量。
如何巧防宝宝腹泻?
宝宝不同的成长阶段,排便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次数更会随着年龄的长大而有所减少。因此,可根据宝宝日常便便的情况判断病情,建议妈妈对宝宝拉肚子的防治及护理多多了解,家中可常备一些贴剂类用药,肚脐贴是治疗儿童肠胃疾病的脐疗药物,药物通过脐部快速吸收,直达肠胃,从强健脾胃功能这个根本入手,治腹泻,助消化,解决儿童肠胃问题。适用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的治疗。同样适用于食欲不振、抗生素治疗中的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等。
护好小肚脐,远离小儿腹泻
肚脐是宝宝身体上的第一个“伤口”,对于外界的影响比较敏感,容易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时值凉秋,气温急转直下,气候反复无常,正是宝宝腹泻的危险期。因此,在全家人享受“天凉好个秋”的同时,更应护理好宝宝的肚脐。
有关专家指出:婴幼儿肚脐受凉极易导致腹泻。那么在秋季如何保护宝宝的小肚脐呢?当宝宝出现腹泻症状时,又该如何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以下几个小妙招助宝宝远离小儿腹泻。
空气要新鲜,季节交替须保暖
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宝宝的肠胃发育尚不成熟,如受凉会使肠胃蠕动加快,更易导致腹泻,因此要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工作。
穿衣需讲究,由外而内护肚脐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裤子时常会下褪,稍不注意小肚子就容易着凉。可以给宝宝裤子前腰缝上一个小肚兜,正好护住肚脐和小肚子,后面用松紧带连接,扣在腰部,这样既保护肚脐,裤子也不容易下褪了。另外,给宝宝选择连身衣也是一个简单方便的办法。
腹泻早发现,小小脐贴来帮忙
除了做好以上预防工作之外,家中也应常备一些小儿腹泻贴剂类用药,以便在宝宝初发腹泻症状时及时治疗。肚脐贴通过脐部给药能有效解决宝宝口服药不易吸收且副作用大的难题。其独特的“脐部给药”的方式比其它用药方式更易于药物吸收,药物由脐部吸收,直接作用于肠胃,生物利用度高。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贴敷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吸收更持久,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系统,发挥药物全身治疗作用,药效直达肠胃,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吸收持久且生物利用度高,是针对宝宝腹泻的最佳给药方式之一。
温馨提醒:
要想让宝宝安然度秋,远离腹泻,建议妈妈们要应时质地对宝宝腹泻的防治及护理加深了解,全方位呵护宝宝小肚脐。
夏季饮食巧安排,宝宝轻松过酷暑
正值酷暑、高温难耐,宝宝肠胃疾病的高发期也随之而来。气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因此,宝宝食用的是食品、水、饮品,以及经常接触的物品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受到病菌的污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胃肠道功能发育还未成熟,杀菌能力差,胃酸不足。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宝宝脆弱的小肠胃就难以抵挡了,腹泻、消化不良、便秘问题也频频出现,当然,最头痛的还是妈妈们。
儿科专家提醒:想让宝宝健康快乐地度过酷夏,饮食上一定要巧安排。
母乳当先,碗勺代替奶瓶
母乳最适合婴儿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含有宝宝所需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宝宝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是天然防止腹泻的良药。需注意的是喂养方法,要定时哺乳,避免夏季以及宝宝有病时断奶。
如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母乳,最好避免奶瓶。奶瓶的橡胶奶头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导致宝宝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
防腹泻先防脱水
宝宝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腹泻的宝宝对液体的需求量会比平时增加,所以在一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
小于2岁的宝宝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液50-ml,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ml;大于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不少于0ml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
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按时添加辅食很重要
宝宝生长发育迅速,不论母乳或人工喂养都要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再逐渐增加其他食品。另外,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米糊、奶糕,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但是一定要吃新鲜的才好。
除了饮食方面需要合理安排,专家还建议家中应常备防治宝宝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的中成药物。如肚脐贴等,这类外用贴剂省去了宝宝吃药困难的麻烦,免除孩子灌药打针的痛苦,简单有效,可作为常备药首选,以用于宝宝腹泻的防治。
妈妈如何调整腹泻宝宝的辅食?
应对腹泻要谨慎
对于新生宝宝而言,母乳是最佳食品,但随着年龄增加,宝宝不仅需要母乳喂养,还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营养的需求,此时辅食显得十分重要。辅食不仅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克服厌食,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据了解,专家提出吃辅食不可盲目,如胡乱给孩子吃辅食,不但不会健康,还有腹泻等多种问题,此时需谨慎对待。
宝宝出现拉肚子、不吃饭、消化不良以致不长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肠胃不好的症状,宝宝肠胃不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调理肠胃小妙招
1、多喝水,饮食调理上多食蔬菜、水果,在食物中添加麦皮、小米等杂粮以健脾胃。
2、给宝宝的食物要多变换花样,可以将菜切成圆、方和三角形,用五颜六色的菜来做,让宝宝看见有食欲,刺激宝宝吃饭的饭量。
3、适当活动。根据宝宝的活动能力多做运动,运动量大了,体能消耗多,肠胃蠕动增加,容易产生饥饿感,进食的情况一定不错,自然排泄也旺盛很多。
4、按摩腹部:右手四指并拢,在孩子的脐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每次约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有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排便。
调理宝宝肠胃,对宝宝饮食的调理最根本的方法。而五谷杂粮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加速肠部蠕动,促进排便,同时日常家中可常备一些贴剂类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