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患者,女,74岁,头痛半年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m.39.net/pf/a_4791372.html
病史描述

女,74岁,头痛半年余,呈进行性加重,伴发喷射性呕吐及意识差3天余。

问题思考

A、淋巴瘤

B、转移瘤

C、脑脓肿

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信息诊断结果

左额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征象描述

左额叶可见一团状等偏稍长T1、混杂T2信号肿块影,呈浅分叶改变,FLAIR呈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大小约32×33×40mm,其内信号欠均匀。

病灶与邻近脑实质分界不清,周围可见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环绕,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向右偏移。

诊断思路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由分化差的肿瘤性星形细胞构成。组织学特点包括细胞多形性、核不典型、高分裂活性、血管血栓形成、微血管增生和坏死。

胶质母细胞瘤主要累及成人,好发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白质,最好发的部位是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以额叶最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征象及神经元损害体征,当发生肿瘤卒中时,患者症状可突然加重。

MR表现:肿瘤可发生于单独的脑叶,亦可向周围侵犯,可跨越胼胝体累及中线及对侧脑叶,可呈“蝴蝶征”或“珊瑚征”,病灶信号不均匀,多显示为混杂信号影,较大病灶内常有坏死,形成所谓“同心环”征,瘤体发生卒中时表现为斑片状短T1短T2信号影,灶周水肿明显,多为中重度,占位效应显著,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其强化程度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病灶边缘呈典型的花环状强化,灶周可见大片指压状水肿,脑室受压及中线移位明显。

鉴别诊断

1、淋巴瘤:多数位于大脑半球表面、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周围白质,很少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肿瘤多呈明显均匀强化,灶周水肿较轻;

2、脑转移瘤:单发较大转移瘤有时表现与胶母相似,但转移瘤多呈类圆形,多位于皮层和皮层下,临床上多可找到原发灶;

3、脑脓肿:患者一般有感染症状,脓液信号相对一致,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均匀强化,壁薄,光整,MRDWI序列呈高信号,而胶母坏死区呈低信号。

豌豆医学影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ys/97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