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河南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下游七八公里处,河床地势平坦,砂石星罗棋布,游客常在岸边钓鱼、烧烤。
这份平静如今已不在。年底,在漳河破堰闸、许家滩桥等地附近,一台台挖掘机宛如长龙,挖掘河道,短短数月,几处被挖的河道最深达10余米。附近村民说,河道被挖的同时,渣土车源源不断地将砂石拉到附近砂石场变卖。
村民曾把情况向漳河上游管理局、安阳市殷都区水利局等部门反映,他们得到的回复是“该河段正在‘生态修复’”,而河道归顺平均开挖深度为1.5米。
年6月中旬,施工作业的机器轰鸣声戛然而止,遍布河道的挖掘机和渣土车也无影无踪。6月底,人民网记者在现场未见“生态修复”完成迹象。8月19日,村民称,自上个月汛期开始,漳河河道涨了不少水,一直未见复工。
“这究竟是生态修复,还是打着这个名号变相挖砂?”村民们疑窦丛生。
面目全非的河道
这一切要从5年前那场暴雨说起。
年7月19日,强降雨袭击安阳市,导致88.86万人受灾,19.27万人转移。《安阳日报》年6月的报道援引河道附近一位村支书的话称,在“7·19”特大暴雨之前,漳河两岸景色怡人,现在暴雨冲刷带来的山石、沙砾还未彻底清理干净,加上非法采砂的出现,使漳河原有的生态遭受破坏。
安阳市殷都区水利局副局长王兴旺表示,近几年,砂石价格上涨,当地盗采情况严重,河道被挖出了多个大坑,深处达十几米,影响行洪安全,“我们一直打击,效果不好,这才实行‘生态修复’。”
王兴旺称,该项目由漳河上游管理局牵头,实施方案经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审批后,漳河上游管理局委托给地方政府执行,地方政府再委托水利局组织拍卖。年6月,漳河上游管理局批复的《漳河张各台至观台段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把上游4.9公里河道作为实验段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河道归顺、岸坡平整和岸滩绿化等。年6月下旬,从漳河峡谷湿地公园下游向西溯源,记者看到数公里裸露的河床千疮百孔。从高处望去,干涸的河道犹如刀斧劈过一般,像一道道“伤痕”横亘在峡谷间。河道内的车轮痕迹清晰可见。
干涸的漳河像一道“伤痕”横亘在峡谷间。人民网黄钰摄附近村民回忆,自年10月底,几台挖掘机开始在河道作业,后来车辆越来越多,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而后渣土车犹如长蛇,把满载的砂石拉向山外。
“起初我们不知道他们干什么,也不清楚把砂石送到哪里,大家也没管。”后来村民觉得不对劲,施工队把河道越挖越宽,越挖越深,最深处达10多米。
“原本峡谷就是原生态,河道归顺不应该挖这么深吧?”村民们心中不解。
在破堰闸附近,记者用卷尺丈量被挖河道,挖掘深度较浅约一两米,深处达10余米。
对于河道施工深度、宽度等具体情况,王兴旺称“不知道”,该项目监理单位是漳河上游管理局。
漳河上游管理局水政处一位郭姓处长称,漳河上游管理局主要负责对《漳河张各台至观台段生态修复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批复,并委托第三方对项目进行监理,但拒绝透露具体公司名字。
年7月19日,漳河上游管理局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中称,根据该工程的实施内容,河道归顺平均开挖深度为1.5米左右,工程不会对实施河段水生植物产生大的影响。
变相采砂?
“名义上是‘河道清淤’,我们就是开采砂石。”漳河附近的南阳城村村民李文刚坦言,他和其他32人曾于年从村委会拿到漳河一处“河道清淤”项目。
李文刚提供一张签于当年7月19日、附有村会计和出纳签名及手印的收据显示,收到李文刚等人“外河滩河道清淤承包费捌万元”。
他们承包的河道范围从南阳城桥下米开始,往南延伸余米,宽约20米。
李文刚回忆,他们的采砂始于年4月。一般从夜晚12点开始,至早上6点结束。与后来“生态修复”项目中的大型挖掘机、渣土车规模作业不同,李文刚和村民们使用两辆载重2吨的小型铲车和30余辆三轮车,每辆三轮车能装约7吨砂石。
“谁有空谁就去挖。”李文刚说,大家前后挖了两个月,听说有关部门在调查,大家便停下了。此后,13名南阳城村村民被拘。林丽芳儿子是被拘留的人之一。她手机里至今保留着儿子“涉嫌非法采矿罪”的拘留通知书。
根据安阳市公安局殷都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