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不比居家,病痛、意外风险大增,出游可能要面对各种“旅游病”和突发意外情况,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意外才能更好地保障出游的安全。那么,国庆长假期间,我们如何应对旅游中出现的意外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出门前:先了解旅游地情况出去旅游,关键要先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提前规划旅游路线,了解目的地和行程中的天气、卫生、路况、饮食、住宿情况及应急救援电话等,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冒险前往危险或者生僻的路段,确保出游安全,并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第二,要注意地域风俗差异,避免人文冲突;
第三,根据旅游的时间和周期情况,准备一些相关的药物,比如南部地区蚊虫多,就要带防咬伤的药物;有些日照时间长且紫外线强的地区,还要准备防中暑药物、防晒产品和护目镜等;北部气温较低要适当增带衣物;另外,还要根据自身既往病史携带相关药物。
准备药物:常见“旅游病”药物不能少
除了要注意上述小细节外,出游中常见的“旅游病”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腹泻
腹泻、拉肚子可算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旅游病”了,统计表明约30%的旅游者会发生腹泻。主要是旅行疲劳、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引起。
建议:旅游时要格外注意饮水卫生,饮用经煮沸的开水或瓶装水较为安全;少喝酒、少吃肉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冰凉饮料,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晚上睡觉使用空调时,应用毛巾被盖好肚脐,防止受凉引起感冒、拉肚子;外出应避开雨天,淋雨后最好冲个热水澡,祛除寒气,防止感冒、腹泻的发生。
防晒
外出时应佩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防止紫外线照射引发眼睛的白内障、斑点恶化。以及穿保护性的衣服,比如穿长裤和长袖服装、戴遮阳帽、打防紫外线的伞等。
建议:一旦发生晒伤,可冷水浴或冷敷有助于减轻伤口处的疼痛。
蛇虫咬伤
户外运动或出海行山一定要谨防蛇虫咬伤。户外活动、徒步露营等一旦被蛇虫咬伤,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做好衣物与药物的双重防护工作
建议:野外行走,要选择能够护住脚踝的鞋子,最好是皮革的。这样即使遇到了蛇虫,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不要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以免蛇、虫子爬到身上咬伤自己,可以随身携带花露水,身上涂抹一下可以防止某些虫子靠近。
常用急救知识推荐
急性心梗:心率过高必须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典型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胸痛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10余小时或更长,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焦躁不安等。当心率超过次/分钟,或低于50次/分钟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是猝死的前兆。
急救措施:
安静休息,去除诱因,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酌情选用阿司匹林-毫克嚼服,该药有抗凝作用,可防止血栓扩大、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可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急性心肌医院,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脑卒中:气道畅通不要喂水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贾大成提醒,春节期间,饮食、生活都不太规律,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