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中,90%以上为病毒性腹泻,这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比超过90%。
日前,国家疾控局发布秋季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健康提示,提醒孩子及其看护人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那么,什么是轮状病毒?如何才能预防秋季儿童轮状病毒感染,让宝宝更健康呢?
医院东三街院区消化内科主任于静为我们做详细解答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为无包膜双链RNA病毒,因外观独特,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外形似车轮状,故命名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有多种亚型,G1,G2,G3,G4,G9是我国主要的轮状病毒流行株。
发病高峰期
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会发生,秋冬季达到高峰,因此得名“秋季腹泻”。从门诊数据来看,发病人数一般从10-11月开始增多,12月至次年1月到达高峰。我国南方流行高峰可晚于北方1-2个月,大概在10月中下旬到12月末。
典型症状吐烧拉
感染轮状病毒后的症状可总结为三个字:吐、烧、拉。大部分患儿都会以呕吐起病(有的会先呕吐,并未伴腹泻症状),出现呕吐症状后,紧接着会出现腹泻,大部分不超过24小时就会出现腹泻,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少的可能是7、8次,多的甚至10、20、30次。发烧的孩子大概会占30%-50%,根据轻重情况,大部分重症都会有发烧。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里进行处理,比如口服一些益生菌、蒙脱石、预防脱水的口服补液盐。重医院就诊,以免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威胁到孩子的生命。
轮状病毒传播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污染食物、水或玩具等)。潜伏期短的可能是几个小时,长的可能有几天。通常情况下,成人感染轮状病毒后发病较少,这意味着一些成人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儿童与这些无症状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很可能也会感染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易感人群
轮状病毒性肠炎不是只有一个型别,有很多亚型,各个亚型之间是没有交叉免疫性的,就是说得了这种,还会得另外一种。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两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抵抗力、免疫力、消化功能较弱,容易得“秋季腹泻”。
预防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接种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最佳手段,应从宝宝6周龄开始,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我们要给宝宝提供相应的保护,要管住嘴、管住手,勤洗手,讲卫生也是非常关键的。
宝宝疫苗分类
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补充了免疫规划疫苗未覆盖的疾病范围,是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补充。非免疫规划疫苗与免疫规划疫苗在预防疾病传染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已逐步转为免疫规划疫苗。
目前,国内有两种疫苗:一种是国产单价疫苗,一种是进口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其中,进口口服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全程免疫共3剂:6-12周龄时开始口服第1剂,每剂接种间隔4-10周,第3剂接种不应晚于32周龄。
孕妈们除了在孕期时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