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整个消化系统,是生成营养物质以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能量源泉。它就像土地一样,孕育着万物,供养着生命,离开了它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作为人出生后的根本、根基,应时刻得到维护,一旦变损,首先使气血津液和六腑失于充养,继之五脏无以禀受,进一步则由五脏所主的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出现病理表现。故而,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
20年前我用一包青山茶和两瓶烧刀子酒换回来祛湿的小方子后,我才明白了老郎中所说的祛湿不能喝汤药,为我挽回了中医的尊严。这个小方子是当年我用一包青山茶和两瓶烧刀子酒换回来的,当时是我们去四川凉山进行义诊,我开始的时候刚去的时候眼前一幕令我很是震惊,家里的小猪,鸡鸭都跟人在一个院子里。人们每次做饭的时候小鸡和鸭子都会跑过来围到中间,其实是饭香味夹杂着家禽们的粑粑味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怪怪的味道。而且村里离县城也很远,又没有好的交通工具往往到了县城也要大半天的时间,好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老头,平常村民们的头疼脑热一些小毛病他都能治。不过听村民们说,他最拿手的其实是治各种疼痛,比如说肩痛,腰痛,腿疼之类的,而且都是同一副方子,这就令我很是惊奇。因为中医看病都是辨证论治的,怎么能一副方子就治好很多人呢?而且我又喜欢收藏方子,所以抱着好奇心我准备去一探究竟。晚上忙完以后,趁着闲暇时间我去找他。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交流得挺不错的,但是一听我是来要方子的之后,立马脸色大变把我赶出了门去。1、舌苔白腻2、眼睑肿3、脸浮肿4、小腿发胀,紧绷5、腿肿6、大便不成形7、大便黏马桶8、或有口臭9、困乏,睡不够10、疲惫,小腿沉重一连去了两次都是这样,最后一次我边走边大喊:“中医就是因为你这样的人才没落了,才消亡了。”可是人家就是给我能有什么办法?于是就来软的,我从村民哪里打听到这老头平时就喜欢喝点茶,喝点小酒,没有其他的爱好。于是我就专门托人从县城买了两包青山茶和两瓶烧刀子,晚上的时候假借着跟他讨教别的问题,丝毫没有提方子的事情,结果临走的时候老大夫把方子给了我。当时我一看只有这么几味药,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毕竟祛湿的我用的多数都是汤药为主,而且经常效果也一般,而他这个是外敷的怎么会有效果呢?直到后来我碰上一位妇女,她经常觉得自己口中粘腻,而且大便总是黏马桶,感觉就是很饿,但是吃的时候又没有胃口,早上起床的时候时而有眼睛浮肿的状况。小肚子大另外经常宫寒痛经。我把脉的时候发现脉象很弱,我跟她说:你这就是体内的湿气太重了而已,去去湿气就好了,喝点红豆薏米吧。她说:不行的,我之前就是喝了不少呢,不但湿气没有去掉,反而经常腹泻。这时我就想到了老郎中告诉我的方法,于是我让她把把艾绒、桂圆、花椒、香叶、厚朴、香橼这几类药材研磨碎,然后揉成一个球,用医用胶布贴到肚脐上,晚上睡前敷,天亮醒来后取下来。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反馈果然比较好,于是我就翻阅了多遍的《黄帝内经》我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其实红豆薏米的性质本就食寒凉的,长期服用容易伤脾胃,另外汤药要经过运化的时候还要通过肝肾的代谢作用,是药三分毒,时间久了不仅伤脾胃而且还增加肝肾的负担。而外敷的方子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汤药直接入脾胃增加负担又伤脾胃的弊端。肚脐也是神阙穴,古籍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迈,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可见肚脐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脾运化水液功能减弱,会使得水液在体内的停滞,形成痰饮、水肿。这些停滞的水液就是我们俗称的内湿,就是我们重点要祛除的。所以说脾气不足就会引起湿气。而健脾是祛湿的根本,健脾祛湿首选外敷肚脐贴湿气重脾胃不好,脾胃不好,老中医推荐脐疗法——肚脐贴肚脐也叫神阙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用艾绒、桂圆、花椒、香叶、厚朴、香橼等,晚上睡觉前敷在肚脐上,第二天取下来就可以。首先,在这里面,艾绒、桂圆、花椒可以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消除寒气,专门针对脾胃寒的问题,将体内寒气散出去,再给脾胃注入一股阳气。补心脾、益气血,脾胃虚就要先健脾,让脾胃恢复他的运化之力。其次,这种方法不会直接经过脾胃,又因肚脐的皮肤比较薄,就有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间接传输到脾胃,这也就证明了肚脐的吸收药效之强。不会有后顾之忧!现在,工业化的今天,这个方子已经规模化生产,如果有人嫌自配麻烦,或者不会配比,也可以选择成品
¥3广药白云山星群草本帖百年党氏艾草贴大肚脐贴淘宝¥49¥9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