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冬大娘给生病的我端来一大海碗红糖鸡

我年出生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是家里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人多力量大,放眼望去,我们村里几乎每户都有三五个孩子,有的甚至有七十个、八十个,甚至十个孩子。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年代,孩子们都是在野外长大的,不管识不识字,只要有力气拿着铁锹、锄头干活,就能获得口粮,维持生活。

那个年代的孩子身体强壮,好养,又耐寒,常年光着脚,脸上常年流着鼻涕,一天喝三次稀得能照见自己影子的稀粥,却很少生病。

无论大人小孩,小病大病都难免,连吃穿都负担不起,又怎么负担得起看病呢?

感冒了,我就忍着;咳嗽了,我就忍着;割草的时候,手指、脚趾被割伤了,流血了,我就找些身边的草药,放在嘴里嚼碎,然后敷在伤口上,就能止血;总之,我忍着,身体就越来越强,就这样活了下来。

贫困家庭的孩子要早早长大,作为家中的长子,我从小就要帮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妹,没有机会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

我家七口人,靠父母在生产队挣工分养活,因为要下地里挖土吃饭,虽然他们起早贪黑,但生活还是很拮据。我们家住的三间土房,一下雨就漏水,我最讨厌下雨天了。

我们兄妹五人常年光着脚,衣服上打着补丁,袖子和裤腿都短了,手腕、脚踝处都冻得红肿开裂,还渗出脓液。

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水利设施并不完善,农民的庄稼都是靠天吃饭,很少有风调雨顺、收成好的年份,生产队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田里、山里的野菜都被大家挖了吃。

我的童年记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饥饿”和“自力更生”。

母亲爱煮粥,名为粥,实为汤,低头细看,甚至能看见自己的倒影。我们一家七口,喝粥都是用粗瓷大碗,一人捧着大碗,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一大碗,又加一大碗,生怕吃得太慢,吃不完。

有人可能会说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要讲究餐桌礼仪。但真正饿过的人不会这么说。饿着肚子真的很不舒服,有饭吃就赶紧吃吧!

小时候,我们挨饿,一年吃不下一个鸡蛋,一块肉,饭量很大,再不吃,很快就会饿死,谁在乎餐桌礼仪?

我不怕别人笑话,我七岁的时候,一天能吃两大碗粥,肚子就饱了,但肚子饱了还是觉得饿,因为肚子里缺少脂肪和水分。

吃完粥就尿很多,尿了几次又饿了。但是饿得忍着,家里没东西吃。等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水缸里舀点生水喝,喝完水再去小便。

小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寻找各种食物。饥饿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现在的人无法体会我的感受。

我最讨厌看到人们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靠一滴汗水换来的!

小时候,我们喝的是大碗稀粥,现在的孩子想吃什么都可以吃,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吃,生在福祉的环境中,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珍惜食物。

我的童年记忆是从六岁开始的,父母每天去生产队干活,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干活,根本没时间照顾我,就让我像村里其他的父母一样自由自在地跑。

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渴了就跑到水缸里舀水喝,一年到头,不管是极冷极热,我都喝生水。

那时我们喝的都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没有污染,水质好,不会引起腹泻。

我家门后挂着一个小竹篓,里面装着鸡蛋,但是母亲平时不给我们煮鸡蛋,鸡蛋都省下来换盐,因为穷苦人家离不开盐,如果没有力气干活,就得吃盐干苦力。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们兄妹五人才能喝上一些鸡蛋汤充饥,平日里,就算生病了,也喝不到鸡蛋汤。

有一天,我贪吃,就搬了个凳子,想偷竹篓里的鸡蛋做饭吃,结果手一滑,篓里仅有的三个鸡蛋摔在地上,蛋液洒了一地。

完了,我虽然闯了祸,但是我没有逃跑,也没有毁灭证据,继续做家务,照顾弟妹。

当时我才7岁,知道自己闯祸了,肯定会被父母责骂,但是没想到母亲会这么生气,我当时太天真了。

母亲下班回家,看到地上的碎鸡蛋,大哭一场,拿着扫帚追着我满村子跑,为了躲避打骂,我跑到隔壁村子,母亲怎么也追不上我。

我记得当时三个鸡蛋换一斤盐,这对我们七口之家来说真的很重要,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当时那么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怕回家后母亲继续打我,天黑了也不敢回家,只能跑到娘家,大娘得知真相后,拿着刚刚换来的那一斤盐把我带回了家。

“红梅,你赶紧把盐收起来吧!孩子还小,嘴馋,你别跟他赌气了。唉!说到底,都是因为穷,我们受苦,孩子也跟着受苦。”

大娘话音刚落,我母亲赶紧接过话头说道:“嫂子,你也不容易,我们不能总是占你的便宜,你还是把盐带回家吧!孩子没有做错什么,是我错了,我不该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我以后一定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的。”

母亲没有再拿走娘家家里的盐,也没有再打我。

父亲坐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斗,一言不发。

父亲是个安静的人,每天努力工作,通常不会打我们或骂我们。但母亲脾气很暴躁,生气时会拿着扫帚追我们。

唉!正如大娘所说,都是因为穷。

大娘淳朴善良,和蔼可亲,我最喜欢她了,娘家家离我家只有几百米,我受委屈的时候,就去找她哭诉。大娘很疼爱我,干农活的时候,她会带野果给我吃,带山牛给我玩。

一有时间,我就到娘家帮忙做家务。大娘做饭,我帮她生火;大娘洗衣服,我帮她打水;大娘做什么事,我都过去帮忙;大娘总是夸我懂事。

大娘和大伯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村里人说了各种话,但是大伯一直没有离开大娘,大伯和大娘感情很好,很少吵架。

因为没钱,医院检查身体,也不知道谁的身体出了问题。大伯和大娘会去烧香拜佛,让赤脚医生给他们“求子汤”喝。但命运很残酷,他们不能如愿成为父母。

村里有句俗语叫“丫子”,意思是夫妻俩结婚很久,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可以去别人家领养一个孩子,这样就可以早日怀孕生下自己的骨肉。但大伯和大娘都没有领养一个孩子。

大伯和大娘的座右铭是“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我们无法控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意识到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村里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大伯和大娘没有孩子,村里人私下都称他们为“无子户”。

但不管村里人怎么嘲笑,大伯和大娘都只是安安静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根本不理会那些人,他们淳朴善良,从来不惹是生非。

大哥就像父亲,大嫂就像母亲,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只有大伯大娘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总会伸出援手,特别孝顺。

我的父母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对待大伯和大娘。我们两个家庭有好有坏。

年的一天,北风怒吼,寒冬凛冽。我虽然发了三天高烧,烧也退了,但身体还是很虚弱。看到母亲端来的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红薯粥,我心里难受,哭着要红糖蛋花汤。

“我天天吃红薯粥,就是不想吃!不想吃!我生病了,就想吃红糖鸡蛋汤补补身体。呜呜呜……”

母亲一听,叹息一声,说:“唉呀!家里的鸡蛋都换成盐了,鸡蛋没有了。乖,趁热吃粥吧!一会儿我给你做红糖鸡蛋汤。”

我毕竟才7岁,哪里听得进母亲的话,吃什么都觉得寡淡,只想喝一碗红糖蛋花汤。

父亲生病的时候,母亲都会给他煮红糖鸡蛋汤滋补,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可我生病的时候,却没有红糖鸡蛋汤吃,就哭闹不止。

正当母亲哄着我的时候,大娘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汤,看到那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汤,我瞬间不哭了,口水直流。

“大俊,趁热喝吧!”

大娘话音刚落,我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旁边看着的弟妹也都垂涎欲滴。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我趁着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吃了一整碗红糖鸡蛋汤,舍不得和弟妹分一些。

那是我这辈子喝过最好喝的红糖蛋花汤,太满足了。

后来我才知道,大姐去娘家告状,说我又哭又闹要喝红糖鸡蛋汤,大娘就用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和一点红糖给我熬了汤。

大娘就是这样的人,家里有好吃的,她就会想起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大伯大娘会自己省吃俭用,帮我们做饭,疼爱我们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到户,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拮据,因为兄弟姐妹五人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村里和我同龄的孩子很早就辍学了,留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而我却幸运地继续学业。

父母虽然不识字,但他们的觉悟很高,知道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供我们兄妹五人上学。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考上师范学院那年,父母已负债累累,无力支付我的学费,就在我收拾行李准备外出打工的时候,大娘把学费寄给了我。

“大俊,你是个好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给弟妹做个好榜样!你只要好好学习,我和你大伯会想办法给你交学费的。”

大娘的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孝顺大伯大娘。

在大伯大娘的帮助下,我如愿带着知识走出了大山。姐姐也学着我的样子,考上了中师,我挣钱供她读书。姐姐毕业后,我和姐姐一起努力,供弟妹读书。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都很勤劳,都靠着知识脱离了农耕生活,能够孝敬长辈,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绝对是最好的出路。

母亲常说:“你不必孝顺我和你爸,但你一定要孝顺你的大伯和婶婶。没有你的叔叔和大娘,你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你一定要记住照顾大伯大伯大娘大娘直到他们死去,否则我不会原谅你的。”

父亲常说:“为人处世,有恩必报。大伯大娘不仅是你的亲人,更是你的恩人,你要好好尊敬他们,供养他们到老。”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谨记父母的教诲,做个知恩图报的人,凑钱帮大伯把老房子修缮一新,让他和大娘安居乐业,安享晚年。

每当大伯、大娘生病住院的时候,我们兄妹五人总会陪在他们身边,分担医疗费。

我爸妈和大伯大娘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聊天做伴,四个老人聚在一起真开心啊!

我们很幸运,我们快60岁了,长辈们还健在,我们还能和他们在一起,光是想想就觉得很开心。

我每个月给大娘元,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每人元,大伯和大娘每月每人能拿到元,足够他们在农村安享晚年,无忧无虑了。

过节的时候,大家都到大伯家吃饭,大伯和大娘虽然没有儿女,但是他们家却热闹非凡。现在村里的老人都很羡慕大伯大娘,不敢取笑他们没有儿女养老。

大娘总是跟大家说:“我和丈夫享受着侄子侄女们的祝福,这一生,值了。”

只要大伯大娘开开心心,健康快乐,这就比什么都重要。

我会永远记得大伯和大娘给予我们的帮助。没有他们的巨大帮助,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们应该比大伯大娘好一百倍、一万倍。

感谢大伯和大娘,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我发誓,我一生一世一定要孝顺我的父母和大伯大娘,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生命的尽头,尽力不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任何遗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sl/154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