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发于秋冬季节,也有人叫“秋季腹泻”,发病高峰期大约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急性肠胃炎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病程大约为5-7天,但有部分的孩子会出现迁延性腹泻,或者一段时间的乳糖不耐受。并且,轮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从潜伏期到出现症状10天后都有传染性,主要经由粪-口传播。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轮状病毒?
1、轮状病毒分类
轮状病毒被分为A、B、C、D、E、F、G七个组群。
其中A、B、C组均可感染人类但A组是婴幼儿、年幼动物的重要致病原,会引起急性、自限性腹泻。
在流行季节,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感染一次轮状病毒后,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2、感染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另外,病毒颗粒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的潜伏期为1-3天,多起病突然,典型的症状是呕吐、发热及非血性腹泻。
在病初1-2天,先有呕吐、发热,之后会出现腹泻,大便每日3~10余次,可伴有腹胀和肠鸣等。排便急且量多,粪质多呈淡黄色的稀薄水样或蛋花汤样,偶有黏液,肯定无脓血。
轮状病毒肠炎可表现轻重不一。
轻者可无发热、呕吐,仅为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
重者可因发热、持续呕吐和水样便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
轮状病毒肠炎除了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可能还会有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脏受损、肝肾损害等相关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自然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可长达2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又未积极治疗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转为慢性腹泻或严重的疾病。
家长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了上述的这些症状,或者是怀疑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最好及时带着医院,让医生化验一下看是不是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大概病程是5~7天,对于婴幼儿主要的危害是“脱水”。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可以直接带孩医院化验,大便可直接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可检测出轮状病毒,而且检测准确性高。确诊后护理重点就是预防脱水。早期可以补充电解质溶液。但是往往呕吐导致孩子无法进食进水。所以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严重的而脱水现象。如果呕吐严重无法进食,需要输液治疗。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不仅都是的是水分,还极易容易丢失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脱水可造成大脑等器官损伤,严重的会危害生命。如果婴儿出现少尿(出现结晶尿,纸尿裤上尿液颜色可呈现粉红色)、无尿,4~6个小时内没有排尿,哭时少泪、口腔、口唇干燥等情况,医院,通过静脉输液纠正脱水。这里的静脉输液是指输液补液治疗,并不是输抗生素治疗。如何预防感染轮状病毒?
1、注意卫生
我们知道,轮状病毒主要经由粪-口传播。因此,勤洗手是最有效的消除病原的方式!家长们应教会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并且,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经常使用肥皂清洗双手。家长们帮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完排泄物之后,也应及时洗手。2、营养均衡,适当锻炼
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避免让孩子吃生食,蔬果也必须清洗干净之后才能吃。同时加强孩子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以增强免疫力,少生病。3、接种疫苗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据研究报道,我国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对轮状病毒胃肠炎的保护率为72%;对轮状病毒导致的重症腹泻保护率为70%。
不仅可以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还能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据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轮状病毒疫苗能非常有效地预防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发生;减少相关的住院和医疗服务利用;而且由于儿童的接种,成人的轮状病毒感染也明显减少。
但由于轮状病毒具有变异性,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毒株可能不同,由此会导致同一种疫苗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预防效果可能产生差异。
对于不同的轮状病毒疫苗其接种计划是不同的,一种是针对A组轮状病毒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有效保护率在70%以上,需每年口服1剂(3mL),一般在服用疫苗后2周产生抗体,4周时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接种成功后,保护期一般为一年,所以建议三周岁以内的宝宝,最好是在每年的8~10月接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
还有一种是进口的五价轮状病毒疫苗,该疫苗为口服,首次接种时间6到12周,第二次接种距上次接种间隔4到10周,第三次接种间隔4到10周,婴幼儿接种最晚完成不低于32周(即8个月前),保护期长达7年。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轮状病毒疫苗可以与儿童免疫程序中的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显示:轮状病毒疫苗与百白破疫苗(DTP)、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同时接种是安全,互相无干扰的,并不影响婴幼儿对各疫苗的抗体应答。
宝宝拉肚子该如何护理
01
记录好宝宝的便便及身体情况
注意观察并记录便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除了便便,发热、呕吐及精神状态都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