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怎么办这里有妙招

1简介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病原可由病毒(主要为人类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葡菌等)、寄生虫、真菌等引起。肠道外感染、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过敏、喂养不当及气候因素也可致病。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2分类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1)轻型腹泻有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重型腹泻此型除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有重度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2.根据病程分为

(1)急性腹泻病程2周。

(2)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

(3)慢性腹泻病程2月。

3.根据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弧菌和志贺氏菌外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引起)。

(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内分泌性腹泻、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炎症性肠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等。

3病因

1.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小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①致腹泻大肠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肠杆菌。②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属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型3种,95%~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及空肠弯曲菌引起的。③其他包括耶尔森菌,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2)肠道外感染

有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即症状性腹泻。年龄越小越多见。腹泻不严重,大便性状改变轻微,为稀糊便,含少许黏液,无大量水分及脓血,大便次数略增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等,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症状渐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常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方面使肠道有害菌,耐药金葡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等大量繁殖,另一方面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微生态失衡而出现腹泻,大便的性状与细菌侵袭的部位有关,病情可轻可重。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护理不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喂养不定时、不适当或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或饮食中脂肪过多以及断奶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均能引起轻~中度腹泻(消化不良)。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由于口渴,吸乳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大便为稀薄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和酸臭味,如不及时控制,易并发肠道感染。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吸收不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以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4治疗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急性腹泻的治疗

(1)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治疗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口服补液盐(0RS)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具有有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补液途径,是腹泻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口服补液治疗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耦联转运机制。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Na-葡萄糖的共同载体,只有同时结合Na和葡萄糖才能转运,即使急性腹泻时,这种转运功能仍相当完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RS溶液中Na和葡萄糖比例适当,有利于Na和水的吸收。ORS中含有钾和碳酸氢盐,可补充腹泻时钾的丢失和纠正酸中毒。

①预防脱水: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因此,患儿一开始腹泻,就应该给口服足够的液体并继续给小儿喂养,尤其是婴幼儿母乳喂养,以防脱水。选用以下方法:

A.ORS:本液体为2/3张溶液,用于预防脱水时加等量或半量水稀释以降低电解质的张力。每次腹泻后,2岁以下服50~ml;2~10岁服~ml;大于10岁的能喝多少就给多少。也可按40~60ml/kg,腹泻开始即服用。

B.米汤加盐溶液:米汤ml+细盐1.75g或炒米粉25g+细盐1.75g+水ml,煮2~3min。用量为20~40ml/kg,4h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C.糖盐水:白开水ml+蔗糖10g+细盐1.75g。用法用量同米汤加盐溶液。

②纠正脱水:小儿腹泻发生的脱水,大多可通过口服补液疗法纠正。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A.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中度脱水者。有严重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及其他较重的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均不宜口服补液。分两个阶段,即纠正脱水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

a.纠正脱水阶段:纠正脱水应用0RS;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给予50ml/kg;中度脱水50~80ml/kg。少量多次口服,以免呕吐影响疗效,所需液量在4~6h内服完。

b.维持治疗阶段:脱水纠正后,ORS以等量水稀释补充继续丢失量,随丢随补,也可按每次10ml/kg计算。生理需要量选用低盐液体,如开水、母乳或牛奶等,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率高,应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

B.静脉补液:重度脱水和新生儿腹泻患儿均宜静脉补液。

第1天补液: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a.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ml/kg,重度脱水~ml/kg。

溶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例(即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2/3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等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输液滴速宜稍快,一般在8~12h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

对重度脱水合并周围循环障碍者,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溶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前述不同溶液继续静滴,但需扣除扩溶量。对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不需要扩溶。

b.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能口服则口服,对于不能口服、呕吐频繁、腹胀者,给予静脉补液,生理需要量每天60~80ml/kg,用1/5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失多少补多少”,用1/2~1/3含钠溶液补充,两者合并,在余12~16h补完,一般约每小时5ml/kg。

第2天补液: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能口服者原则同预防脱水。需静脉补液者,将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两部分液体(计算方法同上所述)一并在24h均匀补充。

(2)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随即纠正。严重酸中毒经补液后仍表现有酸中毒症状者,则需要用碱性药物。常用的碱性药物有碳酸氢钠和乳酸钠。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时。可按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可提高CO2结合力5mmol/L。需要同时扩充血容量者可直接用1.4%碳酸氢钠20ml/kg代替2∶1等张液,兼扩溶和加快酸中毒纠正的作用。已测知血气分析者,按以下公式计算:

需补碱性液数(mmol)=(60-CO2结合力)×0.3×体重(kg)/2.24=BE×0.3×体重(kg)

5%碳酸氢钠(ml)=BE×体重(kg)/2

补入碱性药物先用半量。

(3)钾的补充:低钾的纠正一般按KCl2~4mmol/(kg·d)或10%KCl3ml/(kg·d),浓度常为0.15%~0.3%,切勿超过0.3%,速度不宜过快,至少在6h以上补给。患儿如能口服,改用口服。一般情况下,静脉补钾,需肾功能良好,即见尿补钾。但在重度脱水患儿有较大量的钾丢失,补液后循环得到改善,血钾被稀释。酸中毒纠正,钾向细胞内转移,所以易造成低血钾。重度脱水特别是原有营养不良或病程长,多天不进食的患儿,及时补钾更必要。一般补钾4~6天,严重缺钾者适当延长补钾时间。

(4)钙和镁的补充:一般患儿无须常规服用钙剂,对合并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的患儿应早期给钙。在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抽搐,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缓注,必要时重复使用。个别抽搐患儿用钙剂无效,应考虑到低镁血症的可能,经血镁测定,证实后可给25%

本期专家

医院

李小芹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主任,河南省医学会儿科消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小儿消化学组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小儿学组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儿科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组委员,医院集团专家,郑州市医师学会消化学组副主任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组副主任委员。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疗系,擅长儿童胃肠道、营养、肝脏疾病和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病原、儿童慢性腹泻病、儿童病毒性肠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营养及食物过敏、腹痛、再发性呕吐、胃食管反流、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从事小儿消化道内窥镜的诊断与治疗多年,对胃十二指肠疾病、过敏性胃肠病、消化道出血、食管及幽门狭窄扩张、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肠道息肉、反复胰腺炎(ERCP)的内镜诊疗及内镜下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5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白癜风
最好的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chuanyundong.com/fxjx/26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