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间,不仅温度高,还存在气候潮湿、闷热的特点。从今年的7月11日入伏后到7月20号为初伏,7月21日志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可以看到今年的三伏天持续了40天。如何健康、舒适的度过这40天,中医有话要说。人们对夏天的印象是天气闷热,汗流浃背,唯一能够阻挡火热天气的就是空调加冰饮。但你可曾知道,热在三伏,如果过度消暑,很可能损伤人体内的阳气,让健康受到伤害。
01何为过度消暑易耗阳?
喜欢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夏季每天都要吃冰饮、凉茶。可能因为长期饮用凉茶导致脏腑阳气受损,加重阳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不运动也不出汗。人体出汗也是为了调节温度,长时间不运动、不出汗,夏季身体内的湿热之气排不出去,就会造成阳气受损。为了防晒,不见太阳,可能引发人体阳气生发不畅,阳气不足。夏天喜欢熬夜打牌、吃宵夜,无法帮助阳气归位,也会造成阳气过度消耗,损伤健康。如果你本身存在这些不好的夏日消暑习惯,很可能在最热的三伏天都无法为人体补充阳气,改善体质。02对照下面几个问题,自测以下你是否存在阳气不足的问题?
1、你是否一吹空调就手脚冰凉,不吹又嫌热?2、你吃寒凉的食物后,是否容易出现腹泻、不舒服?3、你是否比较怕冷,衣服总是穿得比别人多?4、就算是大夏天,你也会出现风寒感冒吗?5、你是否存在尿量多?尤其是夜晚排尿更多?如果以上这些问题中,你有一个回答“是”,或许已经存在阳虚的问题了。中医提醒你,阳气是生命的根基。中医上认为三伏天气存在暑、湿、热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很可能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身体燥热、心烦气躁、犯困乏力等问题。这时人体内的阳气往往浮散于上,出汗也不断增多,建议人们以敛阳固表,解暑祛湿为重点进行养生。03如果人体长期阳气不足,也可能对健康造成以下几种影响:
(1)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人体阳气充足的时候,抵抗力比较强,往往能够抵抗疾病的入侵,预防疾病。但是在过度消暑,阳气受损后,更容易出现感冒、咽炎、流感或者肠胃不适等问题。(2)消化不好,食欲不振。当阳气不足,人体内气血循环收到阻碍,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吸收,为器官提供营养,也因此更容易出现疾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3)手脚冰凉,怕热又怕冷。阳气不足不能维持人体内的气血循环,也无法调节体表温度,更容易出现人们又怕热又怕冷。在夏天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问题。(4)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阳气不足对夜间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睡眠过程中的气血循环异常,从而导致睡眠变差。(5)易损伤脾胃。当夏季贪凉,很容易出现胃痛、腹泻,大便不成形等问题。有些人存在便秘的老毛病,但好不容易排出大便后,还是不成形,说明阳气已经不足了。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健康,中医也针对夏季养生教你4招,帮你轻松找回阳气,又能消暑驱寒。04哪些方法可以养阳气?
第一招:艾灸穴位,扶阳固表在夏天其实是艾灸比较好的时机。阳气容易消散而艾灸能够帮助扶阳,找回阳气。通过艾灸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都能帮助改善人体阳气不足的问题。此外医生也提醒人们,夏季艾灸往往需要注意一些事情。首先避免在封闭的房间内艾灸,导致热气无法散出,容易中暑。其次艾灸后出汗较多,再加上天气热,一定要避免直接吹风扇或者空调。避免温度骤然变化,加重身体内的寒气,对阳气不利。第二招:督脉晒太阳,养护阳气夏天晒太阳对人体补充阳气是一件好事。但正午紫外线强度比较高,盲目晒太阳很可能导致中暑、晒伤,对健康不利。建议在炎热的夏季,选择晚睡、早起。在清晨或者下午4点至6点左右边运动、边晒太阳,能够帮助生发人体内的阳气。而夏季晒太阳时最好让督脉受到太阳的照射,对补阳气、养阳气都有好处。没事儿的时候,建议人们避免长时间呆在家里,在合适的时候晒晒太阳对健康也有好处。第三招:调整作息从五行来看,夏季属火,性热,很容易导致心火旺。由于夏季昼长夜短,阳气旺盛,建议人们避免太早睡觉,顺应时节的变化,也能对阳气生长起到一定的帮助。晚睡早起,并且在中午睡个子午觉,能够帮助养心气。睡觉时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避免用风扇或者空调直接对着自己的头部、脚部吹风,也能避免消耗阳气。第四招:学会节制饮食,适度消暑在夏季往往存在阳气外散的问题,肠胃一般会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中,如果饮食不当,过度消暑,吃了很多寒凉、生冷的食物,更会加重身体的寒湿之气,损伤中焦胃气。多用生姜、红枣煮茶喝,能够借助生姜的出汗解表、暖胃的功效来调理脾胃。如果你想要解暑,可以试试荷叶粥,用新鲜的荷叶加入大米煮粥,能够起到清心、祛暑的功效,还能养胃。夏季并非不能消暑防暑,而是避免过度消暑消耗人体内的阳气。如果你能从这4点中吸取一点经验,或许也能为自己补充阳气。结语:在这个炎热的夏季,如果你能够远离阴寒之气,避免过度消暑消耗阳气,或许也能为秋冬时节的自己留下一点阳气,更好的抵御寒冷,保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