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又因为暑为夏季的主气,湿为长夏之主气,所以,夏季的防病有其明显的季节特征。夏令酷热多雨,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因此,对于疾病的预防必须重视。
感冒的预防
一般来说,感冒易在冬寒春冷季节流行,但在夏季,人们也不能不防。由于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力消耗较大,加之昼长夜短、睡眠不足、以及冷水洗浴、吹电风扇等,同样会患上感冒。此外,花园草地、阳台、街边巷尾露天夜宿,过量冷饮,受穿堂风吹袭或电扇风下睡觉过久等,也容易患感冒。
夏日感冒,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汗流浃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易转化其他病,因此,夏季要重视预防感冒。
在感冒流行期间,老年人和小孩不宜过多串门或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由于感冒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染,还可通过手的接触传染,所以要注意手的清洁卫生,并谢绝与感冒者握手。夏天,还要避免体力过度消耗,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衣着随凉热添减,不要睡在露天,以免受凉;患有慢性鼻炎、咽喉炎的人易感冒,要认真进行治疗。夏夜乘凉莫过晚,也不要坐在潮湿的地方;同时,避免咽喉部被病毒感染,注意劳逸结合;洗冷水浴后或游泳后要把身上的水擦干;西瓜、冰棍等不要吃得太多。
中暑的防治
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当然,如出汗过多,身体里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也会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可制定下列预防中暑的办法: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劳动、学习。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色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劳动一段时间后到树荫或凉棚下适当休息一会。注意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预防作用。每天要洗澡或擦澡,保持皮肤清洁、汗腺排泄通畅。对老、弱、妇、幼,应给予重点照顾,根据人身体条件和天气情况作适当安排。
在临床上,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四型:
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可达42℃),伴有意识模糊、昏睡、呼吸困难、严重者昏迷、血压下降等。
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不高,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
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氯化钠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体温不高、皮肤多汗,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有抽筋样疼痛。
四是日射病,是因日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重者可昏迷,体温可升高。
不管上述哪种类型,只要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感觉的话,就应暂停工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可服人丹或十滴水等。
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用冷水或冰袋冷敷、酒精擦澡,风扇吹;可用解热药口服或肌肉注射;有呼吸困难者可做人工呼吸。若处理后未见好转,血压下降者,医院抢救。
对于热衰竭和热痉挛:主要是补充水分与氯化钠,重者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病情无好转者,医院。
汗斑的防治
夏天,有些人身上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片状脱色斑,上面常附有细小脱屑,可有痒感,出汗后更明显。人们常将此误认为出汗后的斑渍,俗称“汗沤”,其实这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慢性的轻度感染,医学上叫作花斑癣。它的皮损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淡色或着色区上有糠秕状脱屑,好发于胸、腹、上臂及背部,有时也可波及到面、颈及其他部位。因这种真菌喜欢在湿热环境中生长繁殖,所以夏季更易患此病。有一定传染性而较难根除。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病痛苦不大,所以常常被忽视而延误治疗。特别是,由于本病皮损的特点是脱色,有时会被误认为白癜风,而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至导致误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有了类似皮损及症状,医院诊治。
怎样治疗汗斑呢?可用25%的硫代硫酸钠外涂后再涂以3%的稀盐酸,使产生新生态的硫以达到杀菌的目的。此外,1%的克霉唑霜或酊剂也有一定疗效。若用中药治疗效果也很好。药用:苦参30克,白藓皮30克,黄柏10克,枯矾10克,雄黄10克,地肤子20克,煎水,用纱布做湿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预防本病的办法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寝具等。
痱子的防治
痱子,系感受暑热,汗水刺激皮肤上的浅汗毛孔而发。患处火辣发痒,抓破皮肤,可感染化脓菌而成疖子、脓泡疮等皮肤病。
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分都会生痱子。
在患了痱子后,只要注意保持皮肤卫生,几天之后,痱子会干枯,脱皮而不治自愈。比较重的痱子,可用六一散(甘草1份、滑石粉6份)或臭梧桐60克,马齿苋克煎汤外洗,也可以内服金银花露,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不让孩子用手抓痱子,以免感染化脓。
预防痱子、治疗痱子,民间积累了不少食疗验方,主要如下:
韭菜根去泥洗净,取60克水煎服;
石榴皮15克,葎草30-60克,煎汤外洗;
枣叶两份、薄荷一份,滑石粉三份,碾成细粉,撒于痱子上;
枇杷叶煎汤,加入浴水中淋浴;
鲜黄瓜切片,擦抹患处;
冬瓜切片,轻轻涂擦患处,可使痱子消退;
鲜萝卜绞汁,涂搽患处,很能止痒;
鲜苦瓜叶、薄荷各适量、捣烂取汁,搽于患处;
用绿豆粉60克、滑石粉30克,和匀后扑搽局部,也可再加上蛤粉60克同用;与此同时,还可同时取绿豆,鲜荷叶各适量煮汤多次服用;
用鲜丝瓜叶水煎汤,每天用以洗浴,也可单用或与上方配合使用鲜丝瓜叶绞汁,外涂患处;对于脓痱子,则用丝瓜叶一把,硼砂适量同捣成泥、外涂,每天二三次。
除用食疗法防治痱子外,主要是要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对于易得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至于家长们,不要因怕孩子太热而给孩子脱光衣服,因为皮肤少了一层保护,更容易受热和其他不良刺激而生痱子,同时,切不可因疼爱孩子,将孩子搂在怀中,或总背着孩子。衣着亦需合身舒适,不要太窄小,以有利于孩子活动和汗液的蒸发。衣服的质地要柔软些,衣服太硬会不断磨擦刺激皮肤,能使痱子不断增加。对于易生痱子的,要常吃一点维生素Bl和维生素C。蔬菜亦要多吃些,凉开水和菜汤也应多喝,并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胃肠炎的防治
此为夏季的常见病之一,群众称它为“六月泻”。夏季气候炎热,潮湿,细菌繁殖快,许多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都是使人得胃肠炎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吃了苍蝇叮爬过的食物,喝了生水,或吃变馊的饭菜,这些细菌便会乘机侵袭肠道上皮细胞,造成肠粘膜的炎症和损害,引起急性胃肠炎。
还有,细菌能分泌出可溶性毒素,促使小肠分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由于毒素刺激肠道使其蠕动加快,因而引起腹泻。若毒素进入血液,可造成全身毒血症,使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就会引起反射性呕吐。因腹泻呕吐,大量液体排出体外,钠、钾及碳酸氢根离子失去过多,还会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病人生命。
还有,细菌能分泌出可溶性毒素,促使小肠分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由于毒素刺激肠道使其蠕动加快,因而引起腹泻。若毒素进入血液,可造成全身毒血症,使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就会引起反射性呕吐。因腹泻呕吐,大量液体排出体外,钠、钾及碳酸氢根离子失去过多,还会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病人生命。
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各种食品极易腐败变质,健康人吃了带有这种病毒的食物,就容易发生疾病,造成流行性腹泻。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全身冷热、头痛、恶心、腹疼、腹胀、拉黄色水样大便,每天5~6次,多的可拉十几次。由于腹泻严重,短时间造成脱水,病人口渴、声音嘶哑,四肢无力,严重者,可以发生酸中毒和尿毒症。
对于一般腹泻患者,除了要内服抗生素等药物和注意休息外,特别要重视饮食调理,配合治疗,减轻病状,恢复健康。
在饮食调理上,要富于营养而又起到治疗作用为原则,要限制粗糙纤维食物与强刺激性食品,以保护肠粘膜和肠道功能。因此,患者应吃些流质饮食,如米汤、稍浓茶水,柠檬茶,有条件的可饮酸牛奶,因酸奶较有营养,又可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同时也有收敛作用。其他如藕粉、果汁、果汁胶冻、苹果泥、软面片、菜汤、蛋汤等,这些食物脂肪含量低,且易于消化吸收。
预防的办法是:搞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管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零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根据天气变化,注意穿脱衣服,夜间睡眠要盖好被子,防止感冒和肚子着凉。
食物中毒的防治
此为夏季最常见的肠道疾病,必须重视防治。食物中毒来势凶猛,涉及人数多,弄不好还会死人。夏季高温潮湿,细菌容易繁殖,如牛奶在刚挤出的时候,每毫升内含菌多个,在35度的条件下放6小时,细菌数可达万个以上。
本病临床症状常由于中毒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食用动物性食品中毒,病原体为沙门氏菌,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等;如食入被葡萄球菌所污染的食物,症状以剧烈的恶心、呕吐和上腹绞痛为特点。
本病的预防最关键的是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物,要选购新鲜的蔬菜。饭菜最好当天做当天吃。在生吃瓜果蔬菜时一定要洗干净并要消毒。因为瓜果蔬菜在生长、运输、销售的过程中,会沾染各种细菌,寄生虫卵以及农药和化肥。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呼吸道传染,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1、接种疫苗: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2、加强防御: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另外,家长们也应